12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交流的情况表明,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地学教学与实习,已由当初的零星探索发展成现在的燎原之势。
据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介绍,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地层、岩性、构造等都要通过野外实习才能准确识别。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地学教学与实习,将已经数字化的野外实习基地、典型矿区等自然实体搬到教室,使学生的野外实习摆脱时空限制,具有节约实习成本、实习随时性和重复性强等优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十年前开始了野外实习数字化工作,现已建成成熟的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实训系统,实现了地学理论教学与实习的有机融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示范下,其他院校纷纷开展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地学教学与实习的探索与实践。截至目前,地学院校以及开设有地学专业的高校都完成了野外地质教学实训系统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实习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新手段,且内容也由最初的地质调查扩展到地质勘探、智能矿山建设、地学科普、地学旅游等。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 主办: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
ICP备:京ICP备11028287号-4 备案查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 报刊征订:010-68047627/7643 邮箱:zrzybt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