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化县地处闽江、汀江、赣江三江源头,是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红壤侵蚀区,每年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土壤侵蚀量达136万吨,严重阻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宁化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宁化县依托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投资1亿元,对全县16个乡镇境内的9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兼顾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治理前 治理后 宁化县石壁镇江家村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对比图。
五种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
宁化县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采取“鱼鳞坑+山边沟、筑谷坊+穴播(种)草、竹节沟+水保林、坡改梯+草覆盖、全封禁+强管护”等五种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最终形成水网、路网、林网防护体系,逐步恢复植被,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同时,加强水土保持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并入选2018年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成立了全国首家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结合
项目实施以来,宁化县发挥荒山荒坡资源多的优势,引导农户以山地、油茶林等入股或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油茶、茶叶、果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发展水土流失治理产业。在项目实施区建成油茶产业基地13个1.16万亩、脐橙和黄花梨特色果园4个0.23万亩、生态茶园3个0.06万亩,为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水体流失治理示范项目,把居住边远山区尤其是水土流失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搬迁到集中安置区,引导水土流失区剩余劳动力2.3万人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减轻水土流失区生态承载压力。同时,引导项目区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实现生态产业效益和经济扶贫效益的双丰收。
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耕作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宁化县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在集镇村庄周边的水体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相结合,加快生态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新建6条水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新建生态护岸100.64公里,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保护了农田,美化了村容村貌,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美好人居生活环境。此外,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改善农村耕作条件相结合,将水土保持河岸整治、项目区作业道路建设与村组公路、耕作道路、机耕路、排水沟、山边沟建设、蓄水池等项目相结合,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保障水源安全,为53.62平方公里的农田、2.34万户的村庄提供防护。
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一方面,治理区的植被科数与种数、植被覆盖率均有大幅度提升,植物种类明显增加,项目区内的植被覆盖率从65%提高到82%以上;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78.8万吨,减少率达58%,增加蓄水12246万立方米,水源涵养能力及防洪减沙能力明显提高。其中,最直接的成效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和耕作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估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0万元左右。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 主办: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
ICP备:京ICP备11028287号-4 备案查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 报刊征订:010-68047627/7643 邮箱:zrzybt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