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全面完成。不久前,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文,要求2021年6月底前各地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应发尽发”。怎样让安置房住户尽快拿到属于自己的“红本本”,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脱贫群众权益有重要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安置项目手续不全、发证率低等情况普遍存在。从自然资源部最新汇总的数据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2020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已明显提速。22个省(区、市)已为约2/3具备登记条件的安置住房发出了不动产权证。
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通常也是工作基础尤其是基层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可谓各有各的难处。从已经“完工”的地区的实践经验看,找准问题症结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是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的“钥匙”。
以新疆和山东为例。两地都在对各地安置政策、安置点分布、安置方式的实地摸排中下了大功夫。山东厅集合了所有相关领域的业务骨干,集中研究汇总问题;新疆厅采取专人负责、分片包干的方式,派人员到实地协助任务繁重的地区实地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摸清实际底数,方便实行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度,加快推进工作进度;摸到问题关键,才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逐个给出对策。
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而言,“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最终的胜利。而安居又是乐业的基础。正在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需要我们放下畏难情绪主动出击,一一破解。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 主办: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
ICP备:京ICP备11028287号-4 备案查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 报刊征订:010-68047627/7643 邮箱:zrzybtg@126.com |